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戚建庄
1998年夏,解放军官兵在荆江大堤险段抢险
化危为机的中国智慧,不仅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且在抗灾战疫方面也表现突出,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也为当今世界各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诗赞:
自然美丽也有害,
洪水疫情常袭来。
人民至上去筹划,
坚强领导不懈怠。
八方支援佑国泰,
万众一心抗大灾。
团结拼搏青春在,
风雨同舟出精彩。
一、发生在当代中国的地震洪水灾难和重大疫情
仅以1998年特大洪灾造成的灾难、2003年非典疫情带来的灾难、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难和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的灾难为例。
(一)1998年特大洪灾造成的灾难
1998年特大洪水,是一场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的大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
解放军战士在长江大堤决口处用人堤堵住决口
长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计359公里的河段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鄱阳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发生大洪水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长江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
松花江上游的嫩江流域,6月上旬至下旬出现持续性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降了暴雨。7月上旬降雨仍然偏多,下旬又出现持续性强降雨过程。8月上中旬再次出现强降雨过程,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局部地区半个月的雨量接近常年全年的雨量。
据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二)2003年非典疫情带来的灾难
“非典”即“非典型肺炎”, 英语为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于2002年在我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
首例非典型肺炎报告病例是于2002年12月15日在河源市发现患病的黄杏初。2003年1月2日,河源市将有关情况报告省卫生厅,不久后中山市同时出现了几起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的病例,广东省派出专家调查小组到中山市调查,并在1月23日向全省各卫生医疗单位下发了调查报告,要求有关单位引起重视,认真抓好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2月9日,广州市已经有一百多例病,其中有不少是医护人员,广州市发现的该类病例中有2例死亡。此时国家卫生部对广东发生的病例开始关注,派出由马晓伟副部长率领的专家组于2月9日下午飞抵广州协助查找病因,指导防治工作。2月10日我国政府将该病情况通知了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月10日下午3时统计,共发现305例,死亡5例。其中医务人员感染发病共105例,没有一例死亡。305例病人中,已有59人病愈出院,尚未出院的病人都得到有效治疗,情况稳定。死亡的人员中最小的是广州市一名10岁男童,最大的是佛山一名59岁的男性。2月21日,染病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退休教授刘剑伦来港出席亲属的婚礼,并入住香港京华国际酒店911号房,并且将疾病传染给另外七名旅客。刘剑伦其后于2月22日往广华医院急症室求诊,并在3月4日不治去世。
2月下旬,一名常驻上海的美国商人在途经香港到达越南河内后确认染病。之后河内当地医院的多名医疗人员也受感染。该病人之后又回到香港接受治疗,但是依然于3月14日去世。常驻河内的世界卫生组织医生卡尔娄·武尔班尼首先向WHO通报了当地医疗人员的病情,并将该病命名为SARS。这名医生之后也于3月29日因该疾病去世。
3月6日,北京接报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 。
3月10日,位于沙田的威尔斯亲王医院透露,在过去的几天内,有10多名医护人员出现发烧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发现该病具有传染性。
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该病命名为SARS。3月15日后,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重呼吸系统困难症(SARS)”的报道,从东南亚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陆续出现了多起非典型肺炎案例。
3月15日,北大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疑似患者。该名李姓患者年过70岁,从香港探亲回家。后来李姓患者被称为北京毒王。
由于最初并不清楚SARS病情,医院没有采取相应严格措施,结果造成该院大量医护人员感染。3月17日,李某被转至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结果在该院又造成大面积感染。一周之内,东直门医院包括急诊科主任刘清泉在内的11位参与过救治的医护人员,全部感染SARS,其中急诊科医生段力军和一名护士不幸殉职。李某因年事已高,病情过于严重,也在3月20日不治身亡。
3月25日,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因感染SARS逝世,成为第一名殉职的医务人员,并引起极大震动。
3月31日我国推出了《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防治工作。
4月30日小汤山医院启用,北京市SARS病人都进入此医院治疗。
5月21日,北京最后一名非典病例张某从北京地坛医院出院。
2003年5月22日,小汤山非典医院参加重症会诊的专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互行拱手礼。于是,包涵感谢、拜托、祝福多层意思的拱手礼悄悄流行起来。
截至5月23日,北京市747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隔离,北京地区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已经结束,非典传播链完全切断。6月10日,北京连续三天保持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既往确诊病例转为疑似病例数均为零的纪录。6月15日,我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纪录。
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患者出院。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这座全国最大的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完成了从组建、运转到关闭的全过程,共有672名非典患者在这里获得救治,治愈率超过98.8%。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本次非典过程基本结束。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截止2003年8月16日,全球因非典累计死亡人数为829例,其中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非典虽没有改变我国经济上行的趋势,但对第二季度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冲击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5.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6.6个百分点。2003年5月,中国内地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31%,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59%,国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42%。200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6%,显著低于全年9.1%的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SARS(2003年)造成我国经济损失达933亿元人民币。
(三)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难
解放军奋力抢救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群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大地震。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417个县(市、区)、4667个乡(镇)、48810个村庄。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4625万多人,其中极重灾区、重灾区面积13万平方公里,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灾难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报道,美国疾控中心把收集于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的全美9个州居民的7389个献血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有106个发现了新冠病毒抗体,说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于2019年12月就在美国出现。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1月27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来到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患者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世界卫生组织3月11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
2020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 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截至2020年12月1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01例(其中重症病例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1842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6777例,现有疑似病例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8938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792人。
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1月8日8时11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过8844万例,新增788,525例,达到88,447,501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90万例,达到1,905,073例,新增死亡为14,201例。康复为63,572,085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人达到108,190例,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的国家达18个,78个国家病例超10万例。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全球最多,超过2210万例,达到22,102,169例,新增244,553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7.3万例,达到373,711例,新增死亡3721例。
根据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7月2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83369565例,累计死亡病例3970123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461176例,新增死亡病例9176例。
尽管新冠疫情的消除还未有穷期,但由于我国防控措施科学有力,新冠疫情的控制卓有成效。截止8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6例(福建11例,上海5例,云南5例,山东4例,四川4例,广东3例,天津2例,辽宁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30例(江苏18例,河南4例,湖北4例,湖南3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2020年11月10日,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在“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分享数据指出,从新冠肺炎疫情本身来讲,瑞再研究院初步估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2020年全球整体经济损失为6.6万亿美元,至2021年底将达到12万亿美元。
二、应对地震洪水灾难和重大疫情的措施
(一)抗洪救灾的措施
1、党中央高度关注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及时做出正确决策,直接指挥抗洪抢险工作
入汛以后,中央就一直密切注视气候的变化和江河的汛情,及时对全国抗洪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根据受到洪水威胁地区的实际情况,中央明确提出了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战略方针,作出了大规模动用人民解放军投入抗洪抢险、军民协同作战的重大决策。在抗洪抢险最危急的时刻,中央审时度势,正确判断,发出总动员令,要求广大军民坚定信心,坚持坚持再坚持,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充分准备,全面部署,果断指挥,科学调度,争取了防汛抗洪的主动。这些重大方针决策和部署,指导和保证了抗洪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2、受灾省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全力以赴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
在危急时刻和生死关头,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奔赴现场,同广大军民一道顽强奋战。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出动三十余万官兵投入抗洪抢险斗争
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坚守荆江大堤到抢堵九江决口,从会战武汉三镇到防守洞庭湖区,从保卫大庆油田到决战哈尔滨,哪里最危险,哪里任务最艰巨,那里就有人民的子弟兵。从将军到士兵,人人奋勇争先,用血肉之躯铸起了冲不垮的坚强大堤。有的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公安干警积极投入抗洪抢险,不畏艰苦,维护了灾区社会秩序的稳定。
4、人民群众团结战斗,是夺取抗洪抢险胜利的主力军
在受到洪水威胁和袭击的各个地区,人民群众在惊涛骇浪面前没有惊惶失措,在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时刻没有悲观消沉,他们忍着悲痛更加斗志昂扬地迎战洪水。儿子牺牲了,父亲冲上来;丈夫殉职了,妻子顶上去。他们舍小家保大家,舍局部保全局,表现出很高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情操。水利、气象、水文等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深入抗洪前线防疫治病,保证了抗洪军民的身体健康;新闻工作者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积极宣传抗洪军民的英雄事迹,弘扬正气,鼓舞斗志;通讯、铁路、交通和其他战线的同志都把支持抗洪抢险当作首要任务,大力协同,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无私地大力支持第一线军民。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到各级干部,十二亿人民团结得像一个人。中国大地上展现出全民族万众一心战胜洪涝灾害的壮丽画卷。
(二)抗击非典疫情的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严格依法管理
我国政府将SARS列入法定传染病,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国务院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制订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完善了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和预防控制措施,把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指挥
国务院成立防治非典指挥部,吴仪副总理任总指挥。各级地方政府都把防治工作作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明确责任,集中力量,实行统一指挥,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大防治力度。
3、加强农村防治,实行群防群控
对返乡农民和学生采取严格的监测措施,控制传染渠道。全国累计报告农民确诊病人241人,没有发生大面积扩散。
4、加强交通检疫,建立追踪寻访机制
民航、铁路、轮船、长途汽车都建立旅客监测、登记、跟踪等制度,发现患者立即隔离。
5、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救治患者
在有条件的医院设立发烧门诊,对病人进行鉴别,并确定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患者,防止医院内感染。
6、坚持中西医结合,提高治疗水平
集中最优秀的中西医专家密切合作,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7、加大政府投入,实行医疗救助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拨付100多亿元资金,用于购置医疗设备、药品、防护用品和定点医院的改造。后续还将拨付巨额资金,用于加强疾病预防体系的建设、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医疗救助体系的建设。
8、开展技术交流,加强科技攻关
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保持密切良好的合作,交流情况,改进工作。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医学专家多次开展学术交流,相互传递诊断、治疗经验,共同研究防治SARS的有效手段和措施。集中国内最优秀的专家学者积极探索病因,研究诊断、治疗技术。
(三)抗震救灾的措施
1、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
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在震后第一时间就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紧急调集大批救灾物资运往灾区,精心部署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及时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7日,胡锦涛在震中区汶川县漩口镇,向部队官兵了解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发扬全国一盘棋思想,全力支援灾区,在调集人员、支援物资、收治伤员、安置移民、建造临时和过渡住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9个省市党委和政府积极落实中央部署,义不容辞地支援灾区恢复重建。
2、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紧急动员、迅速行动
在山崩地裂的危急关头,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沉着冷静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组织群众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想方设法安置受灾群众,带领群众抓紧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做到了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灾区人民临危不乱、守望相助,全力开展自救互救。
3、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14万6千名人民子弟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勇于突进震中地带,敢于跨越生死界线,克服千难万险,进入千村万户,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7万5千名民兵预备役人员自觉行动,成为解救受灾群众、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公路运输、油料保障、电力抢修、恢复生产等方面的重要突击力量。广大消防特勤、特警、边防等公安救援队伍和公安民警恪尽职守,全力救助群众,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灾后恢复重建。
4、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
在抗震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生死与共。多少人自发从天南地北赶赴灾区做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多少人自发前往遍布全国的献血点争先恐后无偿献血,多少人自发为灾区慷慨解囊,多少共产党员自发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发扬救死扶伤精神,夜以继日地抢救生命、严防疫情,完成了非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生命抢救和伤员转运。广大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及时传递党中央的声音,深入报道抗震救灾进展情况,生动展现广大军民的英雄事迹,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地震、气象、交通、电力、通信、广电、水利、供水、供气以及其他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密切协作,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热情讴歌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抗震救灾斗争提供了有力精神鼓舞。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队到厂矿、从机关到基层、从街道到学校,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全民族风雨同舟的强大合力。
(四)抗击新冠疫情的措施
1、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
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1次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确定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协同,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加快有效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充分发挥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迅速建立全国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时刻挂念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危,千方百计保障我国公民健康安全和工作生活,向留学生等群体发放“健康包”,协助确有困难的中国公民有序回国。及时将全国总体防控策略调整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推动防控工作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军营各就各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武汉和湖北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我们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各行各业扛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武汉人民、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为阻断疫情蔓延、为全国抗疫争取了战略主动,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3、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
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给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同病毒短兵相接,率先打响了疫情防控遭遇战。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很多人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踏上征程。人民军队医务人员视疫情为命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广大医务人员以对人民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很多人脸颊被口罩勒出血痕甚至溃烂,很多人双手因汗水长时间浸泡发白,有的同志甚至以身殉职。广大医务人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4、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
党和国家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显示了我国的强大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
5、我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同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活动,开设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并向所有国家开放,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宣布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从2020年3月15日至9月6日,我国总计出口口罩1515亿只、防护服14亿件、护目镜2.3亿个、呼吸机20.9万台、检测试剂盒4.7亿人份、红外测温仪8014万件,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
三、灾后恢复重建采取的措施
(一)洪灾之后恢复重建采取的措施
1、抓紧做好救灾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
受灾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全面规划,做到生产和生活统筹、治标和治本结合、当前和长远兼顾,全面做好救灾工作,努力完成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任务。
2、满腔热情地关心受灾群众的生活,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
保证受灾群众安全过冬。在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全力搞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了大灾之后不出现大疫。组织群众抢修水毁农田,尽快恢复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把农业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尽快恢复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统筹安排,使受灾群众早日重建美好的家园。
3、全国各地大力支持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抗洪抢险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上一层楼。
4、认真总结防汛抗洪经验,深化对提高防范自然灾害能力的认识,作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部署
这次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造成的。但也存在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水利建设,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党中央对进一步做好生态保护和水利建设提出了总的要求,国务院进行了具体部署,各地各部门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安排落实。重点是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江河湖泊,加强防洪设施和水利设施建设,通过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防洪抗灾的能力。
(二)抗击非典疫情中恢复重建采取的措施
1、从各方面加强非典防治工作
思想不麻痹,领导不削弱,工作不松懈,加强疫情信息网络建设,落实检验检疫措施,坚持疫情零报告制度,做好重点部位和环节的防控工作,高度警惕非典疫情的反复。
2、认真研究制订防治非典工作预案
卫生部对各地区制订预案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并组织开展了培训和交流,全国218个市(地)组织开展了预案模拟演练。
3、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
全国形成从医疗机构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非典疫情报告系统,并逐步向城市社区和农村乡村延伸。各地区按照国家制订的建设规划,加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4、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机动队伍
各地区认真挑选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工作并具有实际经验和良好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组建省、市(地)级专业队伍,卫生部和地方卫生部门组织了业务培训。
5、加强对科技攻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加大对诊断试剂、疫苗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6、大力表彰和宣传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社会正气。
7、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扩大我国际影响,树立我坦诚、务实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三)、大地震后恢复重建采取的措施
1、最大限度地挽救受灾群众生命
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84017名群众被从废墟中抢救出来,149万名被困群众得到解救,430多万名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其中1万多名重伤员被快速转送全国20个省区市375家医院。
2、千方百计安置受灾群众生活
1510万名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881万名灾区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开始前全面复课开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切实做到让灾区人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全力抢修交通、电力、通信、广电、水利、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及时处理和化解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切实做好余震监测、气象服务、科技支撑、煤电油运保障等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公布灾情,为灾后恢复重建创造有利条件。
3、积极组织资金拨付和物资供应
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拨付资金和供应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及时有效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加强政策扶持,全力抓好灾区生产恢复工作,灾区工业、农业、旅游业等恢复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开展评估和规划工作,及时制定有关条例、指导意见和规划,中央财政建立专项基金,组织实施对口支援,依法有序实施灾后恢复重建。
(四)抗击新冠疫情中恢复重建采取的措施
1、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和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的形势下,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要慎终如始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加大药品和疫苗科研攻关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的小环境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社会大防线。
武汉雷神山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出院
2、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长期协调机制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瞄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收入、就学、社保、医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3、夯实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制度保障
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的城市健康管理理念,增强社会治理总体效能。重视生物安全风险,提升国家生物安全防御能力。
4、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
继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同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继续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拓展同世界各国的互利互惠合作,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运转,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早日重现繁荣。同各国一道推动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抗灾战役展现的伟大精神和取得的宝贵经验
(一)抗洪救灾展现的伟大精神和取得的宝贵经验
1、抗洪救灾展现的伟大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凝聚力。从千里长堤到首都北京,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沿海省市到边疆民族地区,前方后方步调一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中华儿女的力量集结在一起。越是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大关头,全国人民就越是充分显示出这种非凡的凝聚力。有了这种凝聚力,我们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抗洪救灾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高建成、吴良珠、胡继成、王占成、李长志、杨晓飞、陈申桃、包石头、宋波、董光琳、罗典苏、马殿圣等同志,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这种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有了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的鼓舞,中国人民就能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广大军民迎着困难和危险勇敢前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始终牢牢挺立在滔滔洪水的前面。洪水涨一尺,斗志高一丈。越是情况危急,广大军民越是不屈不挠,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有了这种勇气和毅力形成的雷霆万钧之势,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
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2、抗洪救灾取得的宝贵经验
这次抵御特大洪水的冲击,继续保持全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成功地经受住了一场自然灾害风险的重大考验。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
在这次抗洪斗争中,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做到了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集聚了气势磅礴的力量。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就一定能够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次抗洪抢险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力量的胜利。中国人民再一次显示出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宝贵精神,再一次展现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全中国人民坚持团结,把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够继续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业。
这次抗洪抢险的胜利,离不开必胜的勇气和顽强的斗争,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提高。没有经过长期努力建设和发展起来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利、气象、水文等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要夺取这样的胜利是难以想象的。这次抗洪斗争的胜利,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认真学习和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学习和吸取国外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益经验,是我们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抗击非典疫情展现的伟大精神和取得的宝贵经验
1、抗击非典疫情展现的伟大精神
在抗击非典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这二十四字是对人民群众抗击非典伟大精神的精辟概括,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是全党全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抗击疫病的强大合力。
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就是全社会要广泛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给患病群众以无微不至的关爱,给医护人员以满腔热情的支持,给发病地区以切实有力的帮助,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应对疫病的挑战。
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就是要坚定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坚决同病魔斗争到底。
抗击非典疫情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体现了国民素质的迅速提高,体现了祖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
2、抗击非典疫情取得的宝贵经验
面对非典疫情,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负责、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实行全民动员、群防群控,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社会各方面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坚持依靠科学、运用科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力量,使科学技术成为战胜疫病的有力支援。
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制定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使法律成为战胜疫病的有力保障。
广大基层中共党组织战斗在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最前面,成为群众抗击非典的主心骨、贴心人。
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统筹安排、促进发展,为战胜困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全民族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形成了凝聚人心、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
(三)抗震救灾展现的伟大精神和取得的宝贵经验
1、抗震救灾展现的伟大精神
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凝结成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生命共同体。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哪里灾情危急就向哪里冲去,哪里有受灾群众就向哪里集结。这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勇气,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勇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在抗震救灾的全过程中,我们和时间赛跑、同死神抗争,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我们坚持把科技的力量与顽强的抗争紧密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人的能动精神,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这种对生命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崇,是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
2、抗震救灾取得的宝贵经验
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强大发展活力。这场抗震救灾斗争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披荆斩棘向前发展。
人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是振兴中华最深厚的力量。正是紧紧依靠人民,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就一定能够依靠人民团结起来的巨大力量和集中起来的无穷智慧,万众一心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同地震灾害的搏斗中,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血肉之躯又一次在人民心中筑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又一次向世人昭示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全面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人民军队始终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忠实保卫者和建设者。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事实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是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理论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创造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基业。
(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现的伟大精神和取得的宝贵经验
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展现的伟大精神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
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2、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这次抗疫斗争伊始,党中央就号召全党,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风骨!在抗疫斗争中,广大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5000多名优秀分子在火线上宣誓入党。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我们才能打赢这次抗疫斗争。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
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在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经济社会发展不少方面一度按下“暂停键”,但群众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社会秩序总体正常,这从根本上得益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积累的综合国力。只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充实起来,就一定能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在这次抗疫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要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走团结合作之路,世界各国人民就一定能够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