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戚建庄
戚建庄
近日,闲情生兄(原名张君朝)通过微信发来《猴子十年流浪记》中篇小说,我先睹为快,十分荣幸。尤对学兄的精力和文采敬佩不已,进入古稀之境的老兄真切地闲情生了——
近日,闲情生兄(原名张君朝)通过微信发来《猴子十年流浪记》中篇小说,我先睹为快,十分荣幸。尤对学兄的精力和文采敬佩不已,进入古稀之境的老兄真切地闲情生了——
把自己知道的或听到的关于猴子的故事串连起来,在回忆中独享一份幽林中漫步般的乐趣,这是关爱亲朋和社会的大爱情怀,也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精神状态,由衷地赞叹!认真拜读后,发现这是一部“小人物”追梦的现实版小说,不得不赘述一二。
这篇小说至少有三个特点:
一是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寓宏大主题于平凡故事之中。一个退伍军人,冲破制度的藩篱,凭借自己的才华,去追求富裕幸福的明天,是和筑梦中国的时代主题不期而遇、紧密联系的。尽管那个时代还没有改革开放,但在人民群众中却蕴育着渴望幸福的理想。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之梦和人民的富裕之梦,中国共产党正是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愿望,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使人民由站起来跨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康庄大道。闲情生兄的这篇小说正是揭示了这一时代主题,发人深思。
二是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个不起眼的退伍兵,却有想法有主见,不满足现状,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活在世上的所有人的共同梦想。为追求这一梦想,主人公在流浪的岁月里,使出了浑身解数,努力打拼:
——怀揣4毛钱敢于离家出走,足见主人公的勇气和胆量,这种勇气和胆量源自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从小从妈那里学会卖米花球,其价值观为不偷,不抢,本小利大!秉承母亲衣钵,卖起米花球来走得更远。由此滚起了雪球:在南阳进了皮筋、气球、卜郎鼓、琉璃球等,也进了各类糖果,和米花球搭配着卖,再后来他又漂学了糖画和吹糖人、捏面人等。又买个电喇叭,又说又唱。一天进四十。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阴差阳错进局子,现实生活中不常见,但偶遇和巧合也是有的,遇上了算倒霉,但水落石出后还是给了清白。
——那个年代封闭,手头没钱,出门扒火车是常事,不足为奇。人都实在,讨碗饭吃,介绍个力气活干干十分简单,何况退伍军人遇到了退伍军人。
——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有交际能力,而且还懂机械修理技术,还具备处理复杂矛盾和协调多方合作的能力,所以能无往而不胜。
——凭借在部队修理汽车的本事,修好了仙人洞小申那个生产队坏了的菜油机和水泵,解决了稻田的浇水问题,换来了每月60块工资的开机器工作,还得到了队长的信任,想把妹子嫁给他。由于其妹太丑,不尽人意,就决计离开,走的时候队长给他结了6个月的工资360元。
——因在邓州摆平了看戏闹事纠纷,得到团长的青睐,便混进邓州的香花剧团,做起了剧团演戏的经纪人,不仅每场抽取10个点,还能每天得到4盒烟的奖励。
——酒场的历练,使其能力和名气大振,成为了两个剧团的外交使臣,跑外场。豫剧团计10分,曲剧团也计10分。那时,10分一天能分30多块钱。两个10分,就是六七十块,绝对的高收入。期间,他跟着学会了打鼓板,学会了拉大弦,也学会了唱戏,曲剧豫剧都能吼几嗓子,角色不凑时,他就救场补角,而且得到了剧团和观众的认可。但危险的初恋,使好景不长。在那个年代,未婚先孕是个大问题。且费了周折恋人寻了短见,赔偿女方父母之后,也就断了谋生手段。
——他还有过诸如英雄救美 、好心带来的灾难、在劳改农场服刑、辛勤办厂致富的经历,可谓克难克艰、惊心动魄!更为可贵的是事业有成的主人公具有一颗赤诚热爱之心,汶川大地震他一次捐款500万元,令人们刮目相看,令亲朋钦佩不已!
人这一生谁没有犯过错误。关键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啊!这种家国情怀,加上技艺傍身、正直诚信、责任担当等品行,在凡人凡事中是街谈巷议肯定的美德。
三是故事的叙述方式平铺直叙,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表达细腻。似潺潺流水,娓娓道来;如清风一缕,别开生面。
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南阳方言和口语,对于非南阳人来说,阅读时可能会有些障碍。但却是弘扬南阳风土人情的教科书。
父亲对主人公的彻底失望,以及母亲对儿子的善意理解,还有猴子跪下给父母磕头,冒着大雨,头也不回地离开村庄。父母与儿子的感情纠结,写的惟妙惟肖,真实可信。其他章节涉及人际关系的处理亦如此,仅举一例可窺一斑。
两点不成熟的意见提出与兄商榷:
一是《猴子十年流浪记》之名太直白,含蓄点可改为——《江湖涟漪》。平头百姓,闯荡江湖,虽掀不起大浪,也还经历了不少酸甜苦辣,激起生活涟漪则言而有实的。
二是小说主人公每经历一段故事,是否要有内心独白,可恰如其分地展开悲欢离合的心理描写,以扣击读者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送老兄拙诗一首,盼大作早日付梓出版,在更多读者心中激起波澜!并祝您元旦愉快、笔力遒劲、健康幸福!
秋景伊人
夜空明月耀金星,
湖中秋水摇画屏。
露滴枝头花万重,
晓起尽览红霞景。
写于2022年元旦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