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法治 关注 维权 科技 财经 汽车 娱乐 地方

戚建庄‖党史里化危为机的经典故事(六)


抗美援朝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之害、饱经战火蹂躏之苦,深深懂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宝贵。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人民无比渴望和平安宁。但是,中国人民的这个愿望却受到了粗暴挑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将战争强加在了中国人民头上。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取得了伟大胜利,既粉碎了帝国主义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的战略构想,又遏制了蒋介石反攻大陆复辟反动政权的美梦。新中国由此转危为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阔步迈向了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

诗赞:

朝鲜半岛战火烧,

祖国家门被骚扰。

领袖远矚发号召,

雄师阔步跨江桥。

天寒地冻何所惧,

敢与强敌试比高。

三八线上曙光照,

和平旗帜满天飘。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

(一)雅尔塔会议和开罗宣言导致朝鲜半岛的分裂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了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秘密首脑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首脑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和斯大林(苏联)。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会后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瓜分了战后远东势力范围。

1945年8月8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对日宣战。13日,苏军开始在朝鲜东部清津地区登陆,14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为划分对日本占领地区受降范围,经苏,美协商,在朝鲜,以北纬三十八度线(简称三八线)为界,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雅尔塔会议之前的开罗会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即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此后的1943年12月1日,美国白宫发表宣言,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这就是有名的《开罗宣言》。根据开罗宣言,1945年12月27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达成协议,由驻朝鲜的苏军司令部和美军司令部组成联合委员会,协助南、北朝鲜迅速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但是由于苏、美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意见分歧而未能实现。

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韩民国成立,9月9日,北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成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围绕朝鲜统一问题,双方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化,三八线上武装冲突日增,局势日趋紧张。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

(二)金日成发动统一朝鲜的战争遭遇美国的干涉

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国家以后,南北双方都试图通过武力实现民族的统一。美国和苏联当时都无意在亚洲出现双方直接冲突的局面,因此,对其代理人均采取了限制和压抑的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各种势力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并公开发表。中苏同盟不仅促美改变对台政策,也使莫斯科改变了策略——为了保证苏联在亚洲的战略利益,以朝鲜半岛南部的港口取代旅顺港。斯大林与金日成1950年4月10日-25日的秘密会谈中,详细讨论并最终批准了发动战争的计划。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访北京,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了对韩战争的意图。毛泽东则持反对意见,认为此时发动战争时机不够成熟。斯大林要求毛泽东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5月15日,毛泽东表示同意金日成统一半岛的计划,但是并未被朝方告知时间表。当战争爆发时,中国并未事先得到消息。在进攻开始时,斯大林下令召回了在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中的所有苏联顾问。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

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进攻。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动议以13对1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朝鲜人民军处于节节胜利,先后发动了汉城战役、铁原战役、大田战役和洛东江战役,占领了韩国90%的地区和92%的人口,把韩、美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大丘、釜山间的狭小地区。8月31日,又发动了釜山战役,先遣部队打到了北纬35度线上,但是此后战局处于胶着状态。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爆发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美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 ,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波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第13兵团过江后,于10月20日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二、抗美援朝战争经过

(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阶段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1、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进攻。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000多人。

2、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西线六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东线3个军师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联合国军”虽然已经发觉志愿军入朝参战,但却估计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扭转了朝鲜战局。

3、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这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人。

4、第四次战役

志愿军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主力转入休整。“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便迅速补充人员、物资,调整部署,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发动的攻势,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4月21日,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防御战役。第一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6个军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第二阶段,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遂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抗击消耗“联合国军”。3月14日,中朝人民军队撤出汉城。麦克阿瑟同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杜鲁门于4月11日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任命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4月21日,将“联合国军”扼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第四次战役志愿军虽有较大损失,但仍歼敌7.8万多人。

5、第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4月22日发起,至6月10日前后结束,历时50天。志愿军由于第19、第3兵团的到达和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重返前线,兵力已居优势。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指导方针,歼灭其有生力量,夺回战场主动权。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接着,志愿军又转移兵力于东线,后,中朝人民军队,向北转移,至6月10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灭 “联合国军”8.2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8.5万余人。

6、五次战役后的战略转变

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6月初,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中朝人民军队仍处于劣势。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据此,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双管齐下”。在作战指导上,还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的方针。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二阶段

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1951年7月26日,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美国竟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8月中旬——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发动了夏、秋季局部攻势。并从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为打破美国空军的空中封锁,保障交通运输,志愿军发起了“反绞杀”斗争。

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

1951年8月18日至10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附近,依托野战工事抗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局部的进攻。在此期间,中朝人民军队为配合停战谈判,还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联合国军”方面,于11月27日同朝中方面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

2、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

1952年春,“联合国军”方面为扣留朝中战俘,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反对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张,使停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联合国军”接受了发动夏、秋季局部攻势受挫的教训,采取以小规模的进攻行动和空军的破坏活动,维持其防线和配合其谈判。1951年12月至1952年8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利用战场形势相对稳定的时机,为稳固防守阵地,坚守战线,消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有生力量,展开了巩固阵地作战,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由带机动性质的积极防御,转为带坚守性质的积极防御;由主要用于坚守战线、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进攻。随着阵地的不断巩固,中朝人民军队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袭击和伏击“联合国军”,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并逐渐扩大作战规模。

3、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

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接着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

4、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

1952年12月至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粉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企图,进行了必要的备战活动。“联合国军”被迫放弃进行军事冒险计划,于4月26日同朝中方面恢复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为促进停战实现,中朝人民军一起,发起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从5月中旬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经第一、第二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韩国当局声称要“单独干”、“北进”,中朝人民军队为实现有效的停战和停战后处于更有利地位,决定给韩国军队以打击,于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第三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一年,和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美国相比,双方在国力、军力和经济实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就国力而言,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为8772万吨,中国为60万吨,美国是中国的140多倍;当年美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为2800亿美元,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为人民币446亿元(折合美元100亿),美国是中国的28倍。就军力而言,美军一个军拥有火炮1428门,汽车约7000辆,坦克4而人民解放军一个军75毫米以上火炮仅有198门,汽车约120辆,没有坦克。此外当时美军在朝鲜还有1100架作战飞机和300艘舰艇,而解放军却没有海空军的掩护。此外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军火工业,仅各种弹药每年产量达数百万吨,中国则相差悬殊。1950年10月,彭德怀率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均不如美军的情况下,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上甘岭战役更是打出了军威和国威。

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对比悬殊,但我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完全现代化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创造了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战争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正义战争。

1、抗美援朝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迅即操纵联合国通过了诬称朝鲜为“侵略者”的决议案,纠集15国组成“联合国军”,宣布出兵朝鲜,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我国国土。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美国日益猖狂的侵略行径,不仅严重威胁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还打断了我国原定的国民经济恢复计划。因此,抗美援朝是支援朝鲜人民反抗美国武装侵略、保卫国家安全的需要,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之战。面对美军步步紧逼,党中央反复斟酌、科学权衡,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抗美援朝是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之举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历史上,两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中并肩战斗,积下深厚友谊。20世纪初日本侵占朝鲜后,许多朝鲜人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一道抵抗日本侵略。解放战争期间,不少在华朝鲜人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支持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既是对中朝传统友谊的继承,也是我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必要行为,正如毛泽东指出的: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日本投降前夕起,美国就加紧奉行敌视中国革命和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更不遗余力地执行反共遏华政策,想方设法要将年轻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旗帜,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并肩抗击侵略者。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以劣势装备打败了具有现代技术装备的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实现朝鲜停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新中国的国家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和平,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是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

坚决维护和实现无产阶级以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政府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严重威胁新生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为转危为机,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祖国的神圣领土,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党对不同群体的思想领导主要表现为:对志愿军进行的国际主义教育,使志愿军认识到抗美援朝是义不容辞的国际主义义务,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对人民群众开展以“三视”(仇视、鄙视、蔑视)为中心的抗美援朝爱国宣传教育活动,有力肃清了美帝国主义侵略给部分中国人所造成的亲美、崇美、恐美心理;对战俘进行拥护和平反对战争为中心的思想教育,使其转变观念,积极响应志愿军号召,参与和平反战宣传。这是我国抗美援朝运动在思想战线上的伟大胜利,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夺取彻底胜利的力量源泉。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结合战时特殊情况提出了“一面作战,一面建设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党支部”,在党中央和人民群众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群众“心中有底,不打糊涂仗”;针对战时群众滋生出的“战争无头、胜利无边”的消极悲观情绪进行及时教育和疏导,有效地发挥了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了群众基础,奠定了胜利的基石。

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能将个人意志凝聚为社会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的正义之战。通过党的统战工作动员各方汇聚力量,父母送儿女、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随处可见。“男女老少齐动手,家家户户做炒面”;工人喊着“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战斗口号,组织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医务工作者组织大批医疗队支援前线,家家户户掀起“为‘最可爱的人’购买飞机大炮”的捐款潮。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

(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精神动力是志愿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昂斗志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了“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等科学论断。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他一直密切关注朝鲜战场的发展态势,对国际局势、敌我情形,洞若观火,能够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彭德怀等志愿军将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既敢打善拼,又有勇有谋,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军队,听党指挥,为祖国、为人民、为中华民族,敢于舍生忘死、赴汤蹈火,其革命精神、崇高情怀、坚定意志、严格纪律,是敌人难以想象、从不具备的。这样的军队,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可战胜。所以,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不断取得辉煌胜利。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沉着应战掌握战场主动权

初期入朝参战部队几乎都是各野战军主力,军师职指挥员很多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很多基层指挥员和战士都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期的战争磨炼,特别是屡克强敌的战斗底气和制胜经验,使志愿军官兵面对强敌敢于亮剑、沉着应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将武器效能发挥到了极致,夺取了战场主动权。志愿军深入研究敌人的作战特点,找到其薄弱之处,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从而占据相对优势来制敌。战争初期形成了白天是敌人的天下,晚上则是我们的天下的战场奇观。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志愿军部分兵力被敌人截断在三八线以南,面对突然出现的不利局面,志愿军官兵沉着冷静,利用夜暗向敌人冲击,通过夺取敌军武器弹药和粮食补充自己,成功突出包围圈。

2、以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去克敌制胜

我军参战部队是具有强大精神支柱的英雄部队,以“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气概和顽强战斗意志,打赢了“武装到牙齿”的强敌。防御作战中,“人在阵地在”的口号响彻整个战场,贯彻在每一次战斗行动中。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前线部队在表面阵地失守后退入坑道,面对敌人终日向坑道口射击、放毒、投硫黄弹,洞内空气污浊、缺粮、缺弹、几天喝不上水的严峻情况,开展“一人舍命,十人难挡”的硬骨头活动,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最后配合增援部队夺回表面阵地。进攻作战中,为尽快压制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黄继光式的英雄战士李家发、许家朋等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以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射击孔。在夏季反击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3000余人的庞大队伍在敌人眼皮下潜伏了19个小时而未被发现,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在潜伏过程中出现了15名邱少云式的英雄战士。

3、灵活机动富于创造性的战略战术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官兵面对困难不低头、不退缩,面对挫折不灰心、不气馁,始终以必胜信心和旺盛斗志以变应变,创造性地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我军在入朝作战初期根据国内战场经验,对美军突出冒进之敌采取大范围穿插、迂回、分割、包抄,打大规模歼灭战,取得了很大战果。美军受挫后,快速改进战术,采取了“礼拜攻势”“月夜攻势”,导致志愿军出现了想近战却难以接近敌人,打夜战却当夜不能消化,力求速决却一时又僵持难下的局面。对此,广大指战员及时探索改进战法,重新赢得了作战的主动。例如:采取战役上迂回包围和战术上分割包围相结合的战法,隔断美军步兵与坦克的联系;派小分队直捣敌团、营指挥所和炮兵阵地;发挥近战特长,集中力量打敌步兵;实行战术性的小包围,“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集小胜为大胜。创造性地执行任务既是对上级意图的准确理解,更是排除万难、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战斗精神的重要体现。第二次战役,38军113师在三所里、龙源里穿插迂回战斗中,面对空中上百架飞机的轰炸,地面近百辆坦克南北夹击,广大官兵利用缴获的武器与敌人搏斗,使南撤和北援之敌相距不足1千米,却只能相望而无法靠拢,被迫各自撤逃。

4、临危不惧敢于牺牲的心理品质

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耐受力,是部队适应作战环境条件、释放战斗力的重要前提。“一军打三军”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我们的对手不但拥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掌握整个战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而且地面部队全部是机械化和摩托化。志愿军最初只有陆军,且主要是持轻武器的步兵,炮兵也不多,更没有坦克、装甲车。志愿军一个军装备的火炮(包括火箭筒)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数量的54%,且质量老旧、型号杂、口径小、射程近、弹药不足,均由骡马驮载或由人员肩扛。这一特点决定了抗美援朝部队长期面临极其险恶的战场环境,而广大指战员硬是靠着长期战争实践练就的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过硬心理素质,以及面对重压绝不退缩的强大耐受力,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成为令敌人胆寒的胜利之师。

志愿军官兵临危不惧,面对战斗残酷激烈所带来的生命威胁,能够做到不怯战、不畏死。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带领战斗小组在华岳山前沿阵地抗击敌人。战斗中,他先后手负伤、脸腮被打穿、头部中弹,昏倒在工事里。苏醒过来后,他先命令战友撤离,等敌人合围过来,撑起负伤的身体,把枪摔坏,扔出最后一枚手榴弹,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同一支部队的刘维汉带领1个小组守卫鹰峰山的一个突出阵地时,7个小时打退敌人6次冲击,毙敌100余人,战斗到只剩他一人时仍孤胆杀敌,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不言而喻,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美军将其海军近一半、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兵力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外的所有武器,仍遭到失败。志愿军毙、伤、俘、敌72万余人,美军在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战争经费达830亿美元。当然,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失踪36万余人,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62亿人民币。无论如何,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百年来对外战争从未有过的胜利,极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成为了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重要支撑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那样: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经此一战,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具体而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巩固了国家安全,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

首先,中国人民通过这场战争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目的。挽救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遏制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志愿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国内人民,从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中国原计划三年的经济恢复,于1952年按时完成。更重要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证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和完成,为新中国的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争取到了宝贵的和平环境,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使全世界的人们,包括中国的敌人和朋友,都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受帝国主义列强任意欺侮、宰割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巩固了中苏同盟,获得新中国建设所需的经济援助和安全保障。朝鲜战争前,毛泽东为维护中国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与斯大林进行了几次顽强的争斗,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没有多少信任。如果毛泽东违背斯大林的意愿,拒绝赴朝作战,之前签订的中苏同盟条约就可能成为一张废纸。毛泽东最终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化解了中苏同盟在刚刚形成时出现的危机,赢得了对苏关系的主动。苏联援建156项工程,无偿地提供了复杂的机器设备、工艺规程、内容丰富的科技资料,提供了其他科学集约化生产方式,派来大量专家。如果没有抗美援朝,这些都是不可能的。

(二)奠定了大国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

一是抗美援朝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抗美援朝之前,毛泽东等领导人曾有过担心:和平恢复的计划被打乱,“国内许多人将对我们不满”。随着战争的胜利,这个担心不复存在了。1957年3月17日,毛泽东在天津市党员干部会议上说:“在我们过去几十年,主要的工作就是阶级斗争。打倒蒋介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还有社会主义改造,这些都是属于阶级斗争的范围。”“在作这个斗争的时候,人们对于我们在开头也是不相信的。现在人们就相信了,说共产党行了。”

二是抗美援朝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鼓舞起人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抗美援朝运动最大限度地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投入到支援前方、恢复经济的伟大斗争中。经过努力,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于1952年下半年提前半年完成,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开始。

三是抗美援朝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消除了一部分人的崇美、恐美心理。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人们敢于同国际霸权主义势力作斗争的信心。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提高。同时,极大地鼓舞了亚洲和世界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精神。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也不怕帝国主义的战争挑衅。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充分表明了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保卫国家安全的决心,表明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高尚品格,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民族有能力、有资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取得了军事斗争经验,人民军队走向现代化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使改编为志愿军的人民解放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锻炼和考验,特别是取得了依靠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优势装备之敌的宝贵经验。先后共有27个军、空军10个师另3个大队、炮兵10个师又18个团、高炮5个师10余个团和60多个独立营、装甲兵8个团、铁道兵10个师又1个团、工兵10余个团等部队,经受了这场战争的锻炼。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

毫无疑问,经过抗美援朝,我们的军队朝现代化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和党中央就把现代化作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军队距离现代化很远”。由于国内工业水平极为落后,没有现代兵工制造能力,武器装备较差。战争中苏联以半价援助了中国60个师的苏式现代武器,其中约4个师的装备我们转让给朝鲜,其余装备提供给56个师的志愿军和国内部队,这些部队很快完成大换装。换装后,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获得了全面提升。此外,中国的各大兵工企业也利用苏联提供的技术蓝图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国产现代武器装备,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开始初具规模。同时,经过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各兵种取得了同现代化装备敌人实际作战的经验。由于有了与美军作战的经验,我们军队克服了过去的恐美心理,具有敢于同强敌较量的气魄。

总而言之,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可以归结于: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实践过程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的今天,我们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赢得未来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戚建庄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法治 | 关注 | 维权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娱乐 | 地方

Copyright © 2021 当代头条网|蚂蚁全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